香菇出完第一茬菇后如何养菌 香菇0912最佳出菇温度是多少?

[更新]
·
·
分类:林业园林
4357 阅读

香菇出完第一茬菇后如何养菌

香菇0912最佳出菇温度是多少?

香菇0912最佳出菇温度是多少?

0912 香菇出菇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,菌丝35℃以上容易受伤,37℃以上不容易出菇,超过34℃基本不出菇。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平均不小于80%,养菌期空气相对湿度平均不高于65%。

香菇菌棒什么时候需要注水,注水多少为好,怎么注水?注水后怎么管理?怎么养菌恢复?

您好!香菇菌棒注水,一般在出菇1-2潮后,菌袋含水量低时进行。 注水的程度同装袋时的含水量相似,大约55%-58%。使用注水器注水。 注水后给予20-25度的温度进行养菌,不用浇水,并且要通风换气,散射光条件。

香菇菌棒开始转色却全部出菇是什么原因?

按正常操作程序,香菇菌丝发满菌袋,并达到一定的生理成熟度时,人为调控其生长环境的通气、光照、温度及湿度等条件,使其料表气生菌丝全部倒伏并分泌色素,料表色泽逐渐由浓白、浅白转为浅棕直至棕色、棕褐色,最后形成一层集保温、保湿、避光、抗杂菌等多重作用于一体的棕褐色菌膜,该过程称之为转色。
转色是代料栽培香菇正常的生理现象,只是在人工栽培条件下,人为强制性调控所需条件,使该过程加速罢了。
香菇菌棒转色的色泽深浅,菌膜的厚薄等,与出菇时间、出菇产量及菇品质量关系密切。
一般条件下,转色(质量)与出菇(水平)的关系,有三种基本情况:
第一种为正常转色,符合要求。表现为菌膜厚薄适中、棕褐色、菌棒有树皮光泽,富有弹性;其出菇表现为按时现蕾、菇蕾均匀,潮次明显;菇体发育正常,产量高,质量优。
第二种表现为转色过重。为深褐色至黑褐色,菌膜偏厚且硬,出菇时间较其生物特性明显偏晚,其子实体偏大、盖厚,质量上乘,但其产量仅有正常转色的50,甚至更低,严重时甚至难以出菇。
第三种为转色明显偏嫩。表现为菌膜薄、色泽浅棕或黄褐色,或形成较大的白色花斑,该种情况则提前出菇,菇蕾集中且密集状发生,菇体小且多畸形,总产量较正常甚至偏高,但质量低劣,菌盖易开伞、色浅,市场价值很低;菌棒自身易衰老。 二、转色管理 菌棒的转色管理,按菌种特性有所不同,甚至差别很大。
早熟菌株和武香1号、931等,一般是在接种后50-70天、中熟菌株如937、908等在80-100天,晚熟种如939等则在120天左右,甚至超过150天以上,个别的越夏菌株需要180-200天才进入转色期,具体可根据其生物特性说明或出菇试验来掌握转色时间。
由于栽培的方向及模式不同,转色管理可分为两种方式,即脱袋转色和袋内转色。
因为现在的生产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优质厚菇为目的,故多采取袋内转色方式。其基本管理如下:
1、打孔增氧:菌丝发满后,基料内充盈菌丝体,其代谢量大为增加,通过打孔达到增加其内部氧气、排除废气、提高代谢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,为转色管理的第一步。
2、促膜离壁:通过打孔、搬动等,促使塑膜与基料分离。
对发菌时间短的早熟菌株,因自然离壁有困难,可在打孔时顺便挑起塑膜,以利该处生出气生菌丝。
3、码垛通风:根据气温的高低,采取三角形或井字型码垛,将菌棒码高4-8层不等,既可充分利用空间,又不使菌棒过分拥挤,并且码起的袋垛中间有自然拔风,有利于袋间和膜内的通气。
4、调控温度:根据季节的不同,适当人为调控垛内温度,使之保持在15-25℃,低温季节最低温度也可调控在10℃左右。
当垛内温度达到25℃时,即应揭去覆盖物,倒垛散热,原则是宁可低温延长转色时间,也不允许高温烧菌。
5、通风压菌:在较合适的条件下,料表会很快长出一层细密的气生菌丝,并开始分泌色素,出现浅酱油色的水珠,为转色的重要信号。
此时,可采取两种措施。
一是使用地下水直接喷淋,既为菌棒降温,又可冲洗掉部分色素水珠,与此同时应加强通风,一般掌握喷水后2小时料表不粘手即可;
二是倒垛,同时加强通风。 6、加大温差:实践证明,一定条件下,在尽量降温的基础上加大昼夜温差,是促进转色的主要措施之一。 7、干湿交替:该措施可通过喷啉冷水和加强通风等手段实现。喷淋冷水一方面给菌棒以较大的温差刺激,促使其快速形成菌膜;另一方面可提高其湿度,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,即可达到干湿交替的目的。 8、光照刺激:适当的光照刺激是促进菌棒转色的重要因素。一般情况下,可调控光照强度在1000勒克斯左右,即比较明亮的光线;并且通过倒垛或转换光线来源,使菌棒受到均匀的光照,达到转色一致、整齐均匀的目的。